有哪些动画/漫画作品续作主角是富有创意的?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4-05-09 01:20:13

有哪些动画/漫画作品续作主角是富有创意的?

1.作品的有动续作,可以是画/广义上的第一部,第二部,漫画也可以是作品主角分季的,例如龙珠中沙鲁篇的续作主角是悟饭

2.富有创意是指续作的主角设置很有新意不落入俗套,常规的创意续作主角有几种

子承父业或者直接是子世代的《博人传》、《犬夜叉》等等

还有就是有动续作是讲述本作故事的前传人物,诸如《七大罪》

最后就是画/同一批主角换了个地图,例如《妖精的漫画尾巴百年任务》

所以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续作主角设置,还有那些令你耳目一新的作品主角设定呢?

by 乌合之子但愿君

当一部影像作品在大众中流行之后,为了获得更好的续作商业收益,同时也为了将故事的创意合理性进行完善,出续作就会提上日程。有动

对连载中的画/作品而言,续作本身就是漫画一个连续性概念。

漫画/动画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,大部分会按照一定的体量将作品进行阶段性划分。

大部分日本漫画家,只要进入连载,就会在首先满足作品剧情连贯性的前提下,尽量将作品内容按照单行本发行需要的厚度进行分解。对中国漫画家来说,哔哩哔哩漫画运营2年之后,引入了“分卷”概念,也开始促使条漫创作者将自己的作品内容按一定空间进行剪辑,比如《我和我对家》《柠檬闪电》《反派初始化》《嗜谎之神》。

这些续作的常见划分标准,是一张地图的结束,或一个事件的结束。

比如《爆走兄弟》动画的第一、二部。第一部讲的是日本四驱车内部单人赛的故事,重在展开人物弧光;第二部讲是的日本胜利四驱车队与其他队伍的比赛,重在展示团队合作。但是第三部就更换了主角,新出现的一文字兄弟和星马兄弟几乎没有任何关系,只是在同一个世界观下展开。

用中国的装帧方式来区别的话,前者应该被称作“卷”,而后者应该被称作“部”。

卷是早期的装帧方式,是通过将内容卷起来成为一个完整部分而命名的。常见的卷法有:卷轴装、经折装和旋风装。这种装饰方式,是建立在一卷的有限长度下完成的,同时在合上书之后,会让文字随机地叠在其他文字上。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思想隐喻,即卷里的内容其互文关系更强。那么不同卷之间的内容虽然相互独立,但依然会有如穿竹简的编(绳)一样将其串起来。

在故事里,大部分情况下,就是主角团队(或其灵魂人物)的连贯性。

卷式的续作,我们还可以举出来很多。其中最典型的,就是车田正美的漫画《圣斗士星矢》系列。而且在早期的单行本上,也非常清楚地写出了“卷”:暗黑圣斗士之卷、黄金圣衣之卷、十二宫之卷、七支柱之卷、哈迪斯的一百零八魔星之卷。可以说所有的主视角都是五位青铜圣斗士,他们在离开自己的居所之后,去各地跑出了新地图:海洋、北欧、冥府。

跑图式的剧情,是对打怪升级游戏的仿写,最早可以追溯到《罗德岛战记》这样的TRPG游戏。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作品本质就是不断开出新地图,而且这些新地图之间不一定有必然关系。

至少在《圣斗士星矢》系列里,车田正美尚且还会讲述这个异次元空间存在的合理性(比如童虎一直在看着冥府的封印),不同空间之间还会形成些许共鸣(朱利安通过波塞冬之魂向叹息之墙传送黄金圣衣)。

但随着时代的变化,异托邦的幻想世界出现后,异次元空间就变得可以直接出现。

其中就有少年向的代表作《魔神英雄传》。

严格的说,《魔神英雄传》在创界山或创界星的每层冒险,都可以看做单独的一卷内容,以及和前部相关的续作。创界山丰富多彩的异次元世界,看起来更像是类似格列佛游记或西游记一样的冒险故事。与此相似的,还有他的亲兄弟《魔动王》。但不管怎么样,即便是这些异次元再不相关,它们在地图上还是清晰可见的,《魔神英雄传》三部曲还是会依赖某个交通工具前往新的世界(或城镇)。

而到2020年的《七魂的龙神丸》,情况就大不相同了。小渡和虎王是在不同碎片之间进行穿梭,当他们打倒坏人后,获得了一块全新龙神丸碎片,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故事在这个碎片宣告结束。碎片里的人也不会记得他们曾来过。这种创作方式,被称为“异世界穿越”主题——而不是“异世界冒险”主题。

除开冒险作品以外,卷式续作也非常适合运动题材。

因为运动题材必然会参加比赛,每场比赛就是相互独立的场次,这些场次会按照不同地区进行划分,从而形成不同的卷式区间。运动题材要出续作很简单,只需要换一个地方比赛即可,这个地方一般会以“内部赛-地方赛-全国赛-星际赛”为思路进行划分,上文说过的《爆走兄弟》就是一例。《灌篮高手》《黑子的篮球》《排球少年》《足球小将》这种纯多人运动项目也是如此,《闪电十一人go》甚至还和外星人打比赛。

只要有阶段性的比拼,都可以成为卷式续作:如围棋比赛(《棋魂》)、陀螺比赛、爆丸比赛(《爆丸》)、悠悠球比赛、机甲比赛、超能力比赛。

当然,把考核的思路放到作品里,也可以出现这种卷式续作:比如《全职猎人》里的猎人考试卷、《火影忍者》里的中忍考试卷、《我的英雄学院》里的入校考试卷、《入间同学入魔了》里的位阶考试卷。

有时为了加入新角色,但又担心旧角色出现功能重叠,作品制作就会通过替换部分角色的方式进行,只要该作的灵魂人物一直在故事里起到推动地图和剧情的作用就可。

《爆丸》动画系总共出了四部,在满足设定基本不变的前提下,每部的地图都不同,其合作角色也有较大差异,但男主角空操弹马一直在故事中。《闪电十一人GO》三部曲里,《时空之石》和《银河》篇的人物就出现了大面积变化。《银河》篇中主角只剩下松风天马、神童拓人和剑城京介。

部是晚期的装帧方式,是通过把内容排进起矩形装订方式的纸页成书而命名的。常见的装法有:蝴蝶装、背包装和线装。现代图书的装订方式都是以部的模样出现,如骑马订、胶粘装订、铜钉装订(比较常用在同学录中)。这种装饰方式以逐渐将书变成了了规整的方块组合,在视觉上会更为规整。于是这就形成另一个视觉隐喻,即以部摆放的图书,其形式更有整齐感。

在故事里,大部分情况下,就是地图的连贯性。故事也可以从小地图逐渐变成大地图。

顺便提一句,因为部作为“格子”的隐喻更明显,也就成为之后几乎所有和“格子”有关的现代媒体的量词,比如一部电影(胶片格子)、一部手机(手机就是立体矩形),而不是一本电影、一个手机。

地图不管作为副文本还是作为图像出现在漫画/动画里,都与幻想文学密可不分。最早的幻想文学,有学者说是密尔写的《乌托邦》。而《乌托邦》能成书,又依赖与16世纪海洋国家广为流行的航海大发现时代。即便在地球所有地理空间都已经被发现的现在,也有不少作品会探索隐秘之地,不过这些隐秘之地变成了地心探索、海底探索、桃花源世界、秘境或太空歌剧。

是的,凡尔纳很喜欢写这些科幻探索类图书。

塞万提斯的《堂吉诃德》在出版时,作者就给出了一幅堂吉诃德西班牙探索图,力图让读者相信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角色,而是确有其事的骑士故事。

优先讲述地图,而不是讲求故事的传统,来自托尔金的幻想小说系列。在托尔金传里,他曾说:

如果你打算讲一个复杂的故事,那么务必要先画一张地图。一旦顺序搞错,你将再也画不出这张地图。地图是对事件力求精准的呈现,而小说不过是随后的记录罢了。

这种反向讲故事的风格影响了后续很多文学创作风格。于是欧美国家的作品里,会尽可能先落实某个地方的实际存在,给出详细的设定书,再展开故事。

弗兰克·赫伯特的《沙丘》首当其中。在沙丘六部曲里,地图是确定的,就是那些特别的星球,以及争夺的关键道具——香料。而每部的主要角色都不一定能保持连贯性,由于这些角色有后代,所以他们后代也会发生出更多的故事。和沙丘高度相似的科幻作品,还有《魔戒》《魔兽世界》《星球大战》《黑客帝国》《冰与火之歌》。不过本回答主要说动画、漫画,这些小说及其里面的插画就一笔带过。

美国漫画作品最出名的,就是超级英雄系列,整个超英大世界,也依然严格遵循着地图不变人物变的传统。

哥谭市、大都会市、纽约市,分别对应着蝙蝠侠、超人和蜘蛛侠......芝加哥对应夜翼、西雅图对应绿箭、波士顿对应水行侠、海滨城对应绿灯侠。虽然这些角色有自己的主要城市,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去往相互的城市里,发生全新的故事。

如果把地图的重要性放到机制,就成为了对战型游戏的地图。不管是英雄联盟、王者荣耀还是魔兽争霸,都是在不确定的角色中选择后,在确定地图上进行对战的过程。

虽然这属于游戏,但也是ACG中的重要部分。而从地图降落里发展出人物重新进行互动的动画、漫画的作品,就是生存游戏类作品,也就是大逃杀系列。

因为大逃杀系列的重点是人和人的交互,所以漫画/动画即便采用相同的地图也没有任何关系,高见广春和田口雅之就有合作漫画《大逃杀》。此后只要涉及决断主义与生存游戏主题的作品,都会强调“多周目”的进行,也就是“你们不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”。

卷式续作和部式续作都存在清晰可见的核心,那就是人物和地图至少各占其一。市面上成熟的续作,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。这种创作思路,我们可以认为是基于清晰可见的图文信息(纸质式媒介)而构筑故事,也就是至少必须存在一个能形成长程相关性的核心元素存在,我们可以综合的称之为叙事批评。

但还有一种叙事的方式,并不是基于纸质式媒介构筑的,而是基于网络式媒介构筑的,被业界成为算学批评。而算学批评下的续作主角们,几乎都是富有创意的。

而这里所说的“创意”,正是对现代叙事批评话语的扬弃而达成的,具体是怎么达成的,请见我的下一个回答:

(此处应该有链接)。

顶: 5782踩: 584